飯量減1/3,可以這么做
也許有人會說,如果連吃飯都不能盡興吃,那生活還有什么意思呢?其實話也不能這樣說,俗話說"病從口入",如果能夠克制自己的口腹之欲,活得健康,那才是生活最初的意義。
飯量減1/3,并不是說讓大家不吃,而是吃得七分飽就可以了。一般來說如果你在吃飯的時候,覺得胃還沒有裝滿,但也不會覺得餓。這就差不多了。當然這種方法判斷的前提是:千萬不要吃太快。
飯前喝湯,有助于減少食欲,因為湯到胃里后,你的大腦中樞興奮性會下降,食欲也會下降。飯量就會自動減少三分之一,使飽腹感提前出現。
吃飯一定要細嚼慢咽。你的胃向大腦傳達飽腹感時間需要將近二三十分鐘,因此吃得慢些,等你的大腦收到吃飽意識時候,你所攝入的食物將比平時少很多。
有的人吃得差不多了,坐在那里還不走,看著桌子上的好東西控制不住就又開始吃了,越吃越多。
不要怕剩菜剩飯浪費
◆◆
很多朋友在吃飯時已經吃七八分飽了,可看到那么好的飯菜剩下太浪費了,就又拿起筷子想把它打掃干凈。豈不知,這一吃肯定就吃撐了。特別是中老年朋友,勤儉節約慣了。
蔬菜、水果、全麥食物和湯,這些食物可讓人填飽肚子,因為它們占用了更多的胃部空間。
通過長期的減量,可以讓人的心血管、肝腎、免疫力系統走出誤區,進入良性循環,最終達到長壽、延遲衰老、對抗疾病的目的。
1.兩餐間隔4至6小時
吃飯對于時間的把握很重要,如果兩餐間隔時間太短,剛吃完上頓還沒來得及消化就吃下一頓,影響腸胃和消化,最佳間隔時間是4~6個小時,這恰好是混合食物在胃里面停留的時間。
2.不要狼吞虎咽
一般早餐所用時間以15~20分鐘為宜,午、晚餐以30分鐘左右為宜。
3.每天盡量吃12種以上食物
食物多樣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則。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、蔬菜水果、畜禽魚蛋奶、大豆堅果等食物。平均每天盡量吃12種以上的食物,每周25種以上。
4.喝湯也要吃肉
對于煲湯,很多人會說,營養全在湯里了,其實無論雞湯、肉湯還是魚湯,湯的蛋白質含量遠不及里面的肉,要想營養均衡,喝湯也要吃肉哦。
5.食物換著吃
在選擇食物時,同類型的食物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換換,比如,你今天吃米飯,明天可以吃面條,而后天又可以吃小米粥、全麥饅頭等。
來源:本文摘自網絡,圖文綜合自網絡;如涉及版權請告知,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,僅供參考、交流之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