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過四十,就如從夏入秋,氣血陰陽開始趨向內斂,因而很容易出現肝腎陰虛的問題。
這是因為,身體的衰老會帶來人體機能的衰退,同樣也會導致精血的衰落。
比如,老人走路的時候,走著走著會氣喘,這就是精血虧的表現。
從人體的自然規律來說,在你沒有任何疾病的情況下,過了40歲,陰虛就會不請自來,這是人生的必然歷程。
但畢竟陰虛不是病,只是一種功能衰退,保養好的人,陰虛來得可能慢些,過了50歲才出現。
保養不好,生活不規律的人,則有提前的可能,沒準二三十歲就出現了陰虛。
而這種情況如果沒有及時引起重視,極有可能造成糖尿病、高血壓、中風等多種病癥。
陰虛者有哪些癥狀
陰虛生內熱,且五臟皆可出現,如口干咽燥、神煩氣粗、尿黃便干等。
還會導致體質虛衰、心悸氣短、頭暈眼花、精神狀態差。
中年女性常見的月經不調,面色無華,黑色素沉著,黃褐斑、蝴蝶斑等,也都是陰虛的表現。
判斷身體是否陰虛需要綜合考慮,如果上述癥狀還伴有經常失眠,且年齡在40歲以上、工作壓力大、總熬夜,基本就可斷定是陰虛了。
人參熬膏,安神治健忘
人參能大補元氣、補脾益肺、生津止渴、安神益智,古代有“神草”的稱謂,也有“千草之靈,百藥之長”的說法。
平時肺氣虛弱,感覺勞累不太想說話,常失眠、記性不太好的人可適當服用。
人參的補氣功效根據不同種類,又有所區別。
野山參的補氣效果最好,但現在已很少見;移山參的補虛作用僅次于野山參;
園參中的紅參偏于溫補,作用強于糖參;白參(生曬參)作用平和。
切片后泡水、研末、入丸、浸酒、燉服、蒸服等,都能讓人參發揮藥效。
冬季時,將人參熬成膏服用,補益效果更好。
需要注意的是,服人參不當可能引起過度興奮、激動、煩躁、失眠。
一般每天用量應控制在10克以內,如果需要長期用,最好控制在5克以內。
人參服用禁忌
第一:感冒發熱的時候不適合服用
這是因為在發熱的過程中身體會出現心悸劇烈的情況,而服用人參之后體內的血液循環速度就會增加。
這個時候就會導致心悸的情況加重,令感冒發燒問題更加嚴重。
并不利于病情恢復,反而有可能導致病情惡化。
第二:濕熱所引起的浮腫忌人參
這是因為人參具有一定的抗利尿的功效,服用之后不僅不能夠緩解浮腫情況,反而會加重病情,并不建議服用。
除此之外,如果是由于腎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尿少情況,也不建議服用人參來治病。
第三:氣喘、喉嚨干燥不適合使用人參
如果是突然間出現氣喘的情況,或者是由于體內燥熱所造成的咽喉干燥的情況,那么我們也是不建議使用人參。
除此之外,如果是由于一時的情緒激動所導致出現吐血的情況等等,那么建議最好也別使用人參。
第四:失眠多夢以及心情煩躁的患者忌服
人參服用之后精神會更加的亢奮,不僅導致睡眠效果更差,同時也難以起到靜心的功效。
第五:別和葡萄一起服用
如果人參和葡萄一起服用,那么會導致人參中所含有的營養價值受到損傷。
這是因為葡萄中含有一定量的鞣酸,這種物質會和人參中所含的蛋白質進行結合并且產生沉淀,這就會影響我們身體對于營養的吸收。
第六:忌服用后吃蘿卜和海鮮
人參是大補的藥材,服用之后具有很好的滋補元氣的功效。
建議服用人參之后千萬不能夠吃蘿卜,其中包括白蘿卜、胡蘿卜以及綠蘿卜。
這是因為蘿卜是具有消食利尿的效果,如果兩者混合在一起服用,那么會大大的減少人參對于身體的滋養功效。
除了蘿卜之外,海鮮也最好別立即服用,這些都是會影響藥效的。
黃芪泡酒,改善氣色
黃芪能補氣升陽、利水消腫、固表止汗。
適用于氣虛引起的倦怠乏力、氣短、盜汗、水腫等。
生黃芪多用于固表利水,蜜炙(切制后加蜂蜜拌炒)可用于補中益氣。
冬天用黃芪能滋補強身,泡酒、做菜、煨湯、調味均可,但每天用量不能超過30克。
常服可令人精神煥發、體質增強、氣色更好。
人參補氣側重于臟腑氣虛,黃芪則側重補益衛表之氣。
經常容易感冒的人,出汗過多,可用黃芪泡水飲。
現代研究發現,黃芪對治療蛋白尿有一定作用,還能調節血糖。
黃芪泡水喝的禁忌人群
1.如果是屬于腎陰虛、濕熱以及熱毒熾盛的患者,那么千萬不要服用黃芪泡水。
因為這不僅不能夠令身體恢復健康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
這一類型的患者想要令身體恢復健康,那么就應該將黃連、大黃、敗醬草以及梔子一起泡水服用,千萬不能夠選擇黃芪。
2.如果是患有肺結核的患者,癥狀主要表現為咳血、口干舌燥以及身體發熱。
那么我們也是不建議單獨使用黃芪泡水喝的,一定要根據具體情況搭配合適的中藥。
3.感冒發熱的患者也別服用黃芪,這不利于身體退燒。
黨參煲湯,健脾益肺
黨參也具有補氣功效,但效果比人參弱,價格也沒有人參高。
古方中含有人參的方子,現多用黨參代替,不宜選用黨參時就用太子參。
黨參能補益脾肺、補血、生津,用于氣短乏力、大便稀、咳嗽氣促、頭暈等,可以燉湯,每天用量不宜超過15克。
來源:本文摘自網絡,圖文綜合自網絡;如涉及版權請告知,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,僅供參考、交流之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