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很多朋友的記憶里,都有這么一個碗。它碗口比碗底略大,還帶有藍色花邊的蓋子。外表通常是乳白色或者是鵝黃色,上面印有一圈鮮艷的牡丹花和一個“囍”字。
這種碗在幾十年前,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個,由于主要用來盛放煉出來的豬油,所以它又被叫做“豬油碗”。豬油碗曾經風靡全國,各位讀者老爺應該都見過或者用過吧。?

可是現在,我們已經很少能看到這種豬油碗了。為什么風靡一時的它,如今銷聲匿跡了呢?它是不是有什么危害,導致被放棄?老規矩,煩請各位讀者老爺動動您發財的小手,給作者點個免費的贊和關注,謝謝大家。
其實,“豬油碗”只是我們對這種碗的俗稱,它真正的名字叫做“搪瓷碗”,和六七十年代,經典的“搪瓷缸”是同一種東西。而且這種具有濃郁中國風氣息的碗,最初的起源地并不在中國,而是在埃及。
這項手藝傳入中國之后,我們就結合自己的陶瓷,發明了具有花紋的餐具。唐朝時期,就有將經過高溫燒制的無機玻璃瓷釉,涂在各種形狀的金屬底坯表面,從而制成搪瓷的技術了。
但古時候,生產力不發達,這種在金屬表面印花的餐具屬于貴重物品,普通人家都用不起,更別說用來做日常的餐具了。
等到了工業革命之后,人類的鑄造技術飛速進步,約在19世紀中期,搪瓷碗變得物美價廉,它逐漸成為中國百姓家中的主要餐具。和陶瓷碗相比,搪瓷碗結實耐用不怕摔,表面還有漂亮的花紋,一下子就獲得消費者的青睞。就像約定俗成一樣,搪瓷碗外表的印花基本都是象征大富大貴的牡丹。也不知道為什么,搪瓷碗出現之后,我國人民統一拿它拿來裝豬油,或許是因為大小剛合適,或許是因為開口大,煮菜時方便用鍋鏟直接勺油出來。
總之,自從搪瓷碗變得便宜之后,它就成為我國大江南北首選的家庭餐具。可是隨著技術的進步,比搪瓷碗更好的不銹鋼碗出現,以及成品植物油普及,我們已經不再需要搪瓷碗來裝豬油了。
雖然不銹鋼碗比較單調,沒有漂亮的印花。但搪瓷碗還是輸了,最終慢慢退出歷史舞臺,成為幾代人的記憶。除了競爭者的沖擊外,搪瓷碗自身還存在一個致命缺陷,這是導致它銷聲匿跡的主要原因。
前面提到過,搪瓷碗是通過將無機玻璃質材料熔融后,再緊密地和金屬結合起來,從而做出外表精美的碗。但是隨著使用的時間增加,搪瓷碗會出現“掉瓷”的情況,就是包裹金屬的那層無機玻璃瓷釉會脫落;比如使用過程中的磕磕碰碰,就會導致掉瓷。?
搪瓷碗掉瓷之后,露出里面的金屬材料。長期與空氣、水及其他液體接觸,金屬表面會生銹,如果用來盛放食物的話,一些金屬元素會混進食物里,對身體健康有害;如果是用來存放酸性的食物,腐蝕生銹的情況將變得更加嚴重。
餐具使用時間長了會對身體有害,這可是一個非常致命的弊端。在沒有不銹鋼碗之前,人們通常會選擇購買新的搪瓷碗。但不銹鋼碗出現之后,搪瓷碗就徹底被打敗了。不銹鋼碗有搪瓷碗的優點,同時又沒有用久了會生銹的缺點。在各方面都比搪瓷碗優秀的情況下,不銹鋼碗逐步取代搪瓷碗,成為中國人家里的主要餐具。?

搪瓷碗被淘汰是個歷史必然,因為技術在進步發展,落后的東西總會退出歷史舞臺。就好比按鍵手機,被智能手機淘汰一樣。?
來源:濟南新聞網?
來源:本文摘自網絡,圖文綜合自網絡;如涉及版權請告知,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,僅供參考、交流之目的。